表面处理:根据应用需求,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工艺,如选择性电镀金 + 沉银组合。先全板沉银,再通过干膜掩膜保护,对关键区域进行选择性电镀金。
后处理:包括清洗、烘干、防氧化处理等,如在沉银层表面涂覆一层有机防氧化剂,以延长其储存寿命。
电镀液成分:酸性镀铜液中,硫酸铜、硫酸的浓度以及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,直接影响镀层的结晶质量和表面平整度。
电流密度: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导致镀层粗糙、内应力增大;过低则会影响沉积速度和镀层均匀性。一般脉冲电镀的电流密度在 1-5A/dm² 之间。
温度和搅拌:镀液温度和搅拌速度会影响离子扩散速度和镀层的均匀性。如化学沉银时,需通过恒温搅拌,确保银层均匀性达 90% 以上。
镀层相关故障
镀层不均匀 / 厚度偏差:高频线路对厚度一致性要求,故障表现为局部镀层偏厚或偏薄,直接导致阻抗波动超标。多因电流密度分布不均、镀液搅拌不充分,或光刻胶开窗精度偏差引发。
镀层附着力差 / 脱落:后续焊接或使用中镀层起皮、剥离,常见于罗杰斯等特殊基材。主要是前处理不彻底(残留油污、氧化层),或基材未做等离子体活化处理,导致镀层与基材结合力不足。
镀层粗糙 / 针孔:表面出现颗粒状凸起或微小孔洞,影响信号传输平滑性。成因包括镀液杂质过多、添加剂比例失衡,或电镀时氢气析出未及时排出。
镀层氧化 / 变色:尤其银镀层易出现发黄、发黑,降低导电性。多因后处理未及时做防氧化涂覆,或储存环境湿度、温度超标。
种子层沉积:构建导电基底
采用物相沉积(PVD)或化学镀,在绝缘基材表面沉积超薄导电层(铜或镍)。
种子层厚度控制在 0.1-0.5μm,要求覆盖均匀、无针孔,为后续图形电镀提供稳定导电通道。
沉积后需做简易附着力检测,避免种子层脱落影响后续工艺。

